【关于论语雍也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内容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雍也篇”是《论语》中的第五篇,共29章,内容多涉及孔子对弟子子雍(即冉雍)的评价、对仁德的理解以及一些治国修身的主张。
为了便于理解与学习,以下是对《论语·雍也篇》的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进行简要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原文与翻译总结
章号 | 原文 | 翻译 |
1 |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 孔子说:“冉雍可以担任一方的长官。” |
2 |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就像接待贵宾一样谨慎,役使百姓就像举行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在国家中没有怨恨,在家族中也没有怨恨。” |
3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 孔子说:“颜回能够长时间不违背仁道,其他弟子只是偶尔能做到。” |
4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德啊!吃一筐饭,喝一瓢水,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苦,而颜回却乐在其中。真是贤德啊,颜回!” |
5 |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 冉有问:“老师会支持卫君吗?”孔子说:“我该做什么呢?驾车还是射箭?我选择驾车吧。” |
6 |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超过质朴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文采与质朴相称,才是君子。” |
7 |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孔子说:“人能生存靠的是正直,那些不正直的人能活下来,只是侥幸罢了。” |
8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9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道理;中等以下的人,就不适合讲高深的道理。” |
10 |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说:“学生不到苦思冥想而不得时,我不去启发他;不到想说又说不出口时,我不去开导他。如果他不能从一个角落推知其他三个角落,我就不再重复教他。” |
(注: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仅列出部分章节,完整版可参考《论语·雍也篇》全文。)
二、总结
《论语·雍也篇》主要围绕“仁”的思想展开,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指出“文质彬彬”的理想人格。同时,孔子也通过对弟子的评价,表达了他对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通过阅读和理解本篇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与处世智慧。
如需更多章节的详细解读或扩展阅读,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