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章取义的义字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断章取义”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只截取文章或话语中的一小部分,而不顾整体意思,从而做出片面的理解。那么,“断章取义”中的“义”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本文将从词义、用法和语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析
“断章取义”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意思是:引用诗句时,只截取其中一段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并非完全按照原意来理解。
- 断章:指截断一段文字或句子。
- 取义:选取其中的意义或含义。
因此,“义”在这里指的是“意义”或“含义”,即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某个特定内容或观点。
二、“义”的具体含义
在“断章取义”中,“义”不是指“正义”或“道义”,而是指文句中所表达的意思或意图。它强调的是对原文的局部理解,而不是全面把握。
例如:
> 原文:“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若有人只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并以此作为某种情绪的表达,那就是一种“断章取义”。
三、常见误解与辨析
词语 | 含义 | 是否为“义” |
正义 | 道德上的正确性 | × |
道义 | 应尽的责任 | × |
意义 | 文字或话语所表达的内容 | √ |
本义 | 原始的、原本的含义 | √ |
用义 | 使用的意义或目的 | √ |
四、总结
“断章取义”中的“义”主要指文句中所表达的意义或含义,而不是道德层面的“正义”或“道义”。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文本时,应注重整体语境,避免因片面截取而导致误解。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断章取义 |
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
“义”字含义 | 文句中所表达的意义或意图 |
用法 | 引用或理解文字时只取局部 |
误用情况 | 忽略整体语境,导致误解 |
常见误解 | 将“义”理解为“正义”或“道义” |
正确理解 | 强调对原文意义的片面提取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断章取义”中的“义”并非抽象的道德概念,而是具体的语言意义。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避免在交流中产生不必要的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