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落孙山什么意思】“名落孙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考试或选拔中未能取得好成绩、落榜的情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科举制度,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一、成语解释
名落孙山:指考试或竞争中未被录取,落榜。其中,“名”指的是名字、排名;“落”是落下、失败;“孙山”是人名,原指古代一位考生的名字,后成为落榜的代称。
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考试失利、比赛失败或评选中未获得预期结果的情形。
二、出处与典故
“名落孙山”最早出自宋代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上张右丞书》:“凡人有志于功名者,必先立身于道德,然后可以言功名。若以功名为重,而忘道德,则虽得之,亦不足贵也。然今之士人,多不务德,惟争名利,遂至于名落孙山,空手而归。”
不过,更广为流传的是一个关于“孙山”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叫孙山的书生参加科举考试,考完后他和同乡一起进京应试。放榜时,同乡的名字排在孙山之前,而孙山的名字则排在最后。于是同乡问他:“我是否中了?”孙山回答:“解元(第一名)姓孙,你姓张,我姓孙,你姓张,我中了,你没中。”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名落孙山”,表示没有考上。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考试失败 | 他这次高考名落孙山,只能复读一年。 |
比赛失利 | 她在舞蹈比赛中名落孙山,但依然坚持梦想。 |
招聘落选 | 这次面试他名落孙山,但他并不气馁。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落榜、失利、未中、失败 |
反义词 | 中榜、成功、入选、胜出 |
五、总结
“名落孙山”是一个带有历史背景的成语,用来形容考试或竞争中未能取得理想结果。虽然它带有负面含义,但也提醒人们,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继续努力。许多成功人士也曾经历过“名落孙山”的阶段,最终通过坚持和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名称 | 含义 |
名落孙山 | 考试或竞争中未被录取、落榜 |
出处 | 宋代文献及民间故事 |
用法 | 描述失败、未成功的情境 |
感情色彩 | 带有轻微贬义,强调失败 |
延伸意义 | 鼓励面对挫折、坚持不懈 |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名落孙山”的情况,不要灰心,这只是一个暂时的转折点,未来仍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