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视无睹的含义】“熟视无睹”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些现象或问题已经习以为常,以至于不再感到惊讶或关注。虽然这个词听起来像是“看得很清楚”,但实际意思却与之相反,强调的是“虽见不觉”。
以下是对“熟视无睹”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知识总结。
一、词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熟视无睹 |
拼音 | shú shì wú dǔ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民不聊生,饿死者半,而吏不加察,熟视无睹。” |
含义 | 虽然经常看到,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或习以为常。 |
近义词 |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置若罔闻 |
反义词 | 敢作敢为、奋发图强、警觉敏锐 |
二、用法说明
1. 用于描述人的态度:
例如:“面对环境污染,人们早已熟视无睹,很少有人真正采取行动。”
2. 用于描述社会现象:
例如:“在一些城市中,交通乱象已成常态,市民对此熟视无睹。”
3. 用于批评他人缺乏责任感:
例如:“他对于同事的困难始终熟视无睹,显得冷漠无情。”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熟视无睹”是“看得清楚” | 实际上是“看而不觉” |
误用于正面评价 | 应用于负面或中性情境,表示忽视或冷漠 |
与“视而不见”混淆 | 两者意思相近,但“熟视无睹”更强调“长期忽视” |
四、现实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熟视无睹”常常反映出一种麻木的心理状态。当人们对某些问题或现象不再感到震惊或不满时,往往意味着他们已经失去了改变的动力或意识。因此,在面对社会问题、个人成长或环境变化时,保持“敏感”和“警觉”是非常重要的。
五、总结
“熟视无睹”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熟悉而忽视问题的存在。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只有打破“熟视无睹”的心理惯性,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改善生活。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应用,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