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什么意思】“偃旗息鼓”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低调、收敛的行为方式。它原本出自古代战争场景,后来被引申为在竞争或冲突中主动退让、不继续争斗的意思。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偃旗息鼓 |
拼音 | yǎn qí xī gǔ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赵云传》:“云乃叱其大将张著曰:‘汝何不早言?’著曰:‘将军之令,不敢妄言。’云曰:‘今已失计,不如偃旗息鼓,以待后图。’” |
字面意思 | 偃:倒下;旗:军旗;息:停止;鼓:战鼓。意思是收起旗帜,停止擂鼓,表示停止战斗或行动。 |
引申意义 | 表示主动退让、不再继续争斗或行动,多用于形容在竞争、斗争中选择隐忍或撤退。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企业、个人在竞争中选择低调发展、避免正面冲突,或在失败后不再继续努力。 |
二、使用示例
1. 在商业竞争中
“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公司决定偃旗息鼓,专注于内部优化,等待时机再发力。”
2. 在人际交往中
“两人因误会而争吵,最终选择偃旗息鼓,各自冷静思考,避免事态升级。”
3. 在历史事件中
“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受损,不得不偃旗息鼓,暂时放弃南征计划。”
三、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偃旗息鼓”是贬义词 | 其实它更多是一种策略性的选择,并非完全否定行为的价值。 |
误用为“彻底放弃” | 实际上,“偃旗息鼓”并不等于永远放弃,而是暂时退让,保留后续发展的可能。 |
四、总结
“偃旗息鼓”虽然源自军事术语,但在现代生活中被广泛用来形容在竞争或冲突中选择低调、退让或暂停的行为。它强调的是一种智慧和策略,而非单纯的失败或妥协。在适当的情境下,这种做法往往能带来更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