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必躬亲翻译】一、
《治水必躬亲》是清代学者钱泳所著《履园丛话》中的一篇短文,主要讲述的是治水工程必须亲自参与、深入实地考察的道理。文章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治水方式,强调了“躬亲”(亲自)在治理水患中的重要性。作者指出,如果治水者不亲自到现场查看水情、地形和实际情况,仅凭书本知识或他人汇报,就容易导致决策失误,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本文语言简练,逻辑清晰,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它不仅适用于古代治水,也对现代工程管理、政策制定等领域有借鉴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 治水的方法,不能固执一种,拘泥于旧有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信他人的言论。 |
必须即山川地势之高下,而审其水之宜疏宜塞。 | 必须根据山川地势的高低,仔细考察水流应疏通还是堵塞。 |
盖地有高卑,流有缓急,潴有大小,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 因为地面有高低之分,水流有快慢之别,蓄水的地方有大小之异,水势有曲折之不同,不进行实地考察就无法了解真实情况,不进行广泛咨询也无法掌握全部细节。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 因此,必须亲自到山川之间,亲身劳动,不怕辛苦。 |
昔海忠介治河,播 aup 而至,民咸呼曰:“河工如是,真宰相也!” | 以前海瑞治理黄河时,亲自到工地,百姓都称赞说:“这样的治水官员,才是真正的大臣啊!” |
今有人,不察地势,不问水性,徒以簿书文移,而欲决水之利害,岂不谬哉! | 现在有些人,不了解地形,也不研究水性,只凭文书往来,就想决定水的利弊,难道不是错误吗? |
三、内容分析
《治水必躬亲》虽然篇幅不长,但思想深刻,强调了实践与经验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对比古今治水方式,说明了“躬亲”的必要性,也批评了那些脱离实际、空谈理论的人。
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适用。无论是工程管理、科学研究,还是政策执行,都需要深入一线、了解实情,才能做出科学决策。这篇文章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要脚踏实地,勇于实践。
四、结语
《治水必躬亲》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治水论述,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躬亲”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古代治水的经验总结,也是对现代管理者的一种启示。只有深入实际,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实现有效治理。
如需进一步解读或拓展相关内容,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