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词语解释是什么】“博古通今”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见多识广。它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了解,也展示了对现代知识的掌握,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褒义词。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博古通今 |
拼音 | bó gǔ tōng jīn |
解释 | 博:广博;古:古代;通:通晓;今:现代。意思是通晓古代和现代的知识,形容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 |
出处 | 《后汉书·王充传》:“博古通今,学问渊博。”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形容人或学者。 |
近义词 |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学多才 |
反义词 | 学识浅薄、孤陋寡闻、一知半解 |
二、词语含义分析
“博古”指的是对古代文化、历史、典籍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如对《诗经》《史记》《资治通鉴》等经典著作的熟悉程度。“通今”则强调对现代知识、科技、社会现象等也有广泛的了解,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博古通今”不仅是对个人学识的一种肯定,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展现出更强的适应力和判断力。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示例 |
教育领域 | 老师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学者,能够将古今知识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
文化传播 | 在讲解传统文化时,博古通今的专家能结合现代视角,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
个人成长 | 一个人如果能不断学习古今知识,就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更全面的判断。 |
四、总结
“博古通今”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学习态度和人生境界。它强调的是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鼓励人们不仅要了解过去,也要关注现在,从而形成更加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具备“博古通今”素养的人,往往更具竞争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