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虚传的意思】“名不虚传”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名声与实际相符,即其名声并非夸大或虚假,而是真实存在的。这个成语多用于对人、事、物的评价,表示某人或某事确实有其过人之处,值得称赞。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名不虚传 |
拼音 | míng bù xū chuá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其言虽未尽善,而大体可取,故世称‘名不虚传’。” |
含义 | 声名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名。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事、物的声誉真实可信。 |
近义词 | 名副其实、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虚有其表、名不副实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人物评价:
- “这位老师讲课非常精彩,果然名不虚传。”
- “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技术精湛,真是名不虚传。”
2. 产品推荐:
- “这款手机性价比高,果然是名不虚传。”
- “这家餐厅的菜味道好,确实是名不虚传。”
3. 事件描述:
- “这次比赛的结果令人信服,选手的实力确实名不虚传。”
- “这个项目的成果超出预期,真是名不虚传。”
三、注意事项
- “名不虚传”强调的是“名”和“实”的一致,不能单独用来夸赞某一方面。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 在正式或书面语中使用更为恰当,在口语中也可适当使用。
四、总结
“名不虚传”是一个表达肯定和赞赏的成语,强调真实性与名誉相符。它在日常交流、写作中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能够准确传达出对人、事、物的认可与尊重。掌握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