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婵娟是哪首诗】“千里共婵娟”是一句非常经典的诗句,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一、
“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全词中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该词写于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职,正值中秋佳节,他因与弟弟苏辙多年未见,心中充满思念,于是借月抒怀,写下这首千古传诵的词作。
“婵娟”原指美好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月亮,也象征着美好的情感和团圆的愿望。“千里共婵娟”意思是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表达了一种跨越距离的亲情和友情。
二、相关资料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作者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创作时间 | 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 |
背景 | 中秋夜,思弟苏辙,借月抒情 |
诗句原文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诗句含义 | 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明月,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与祝福 |
诗词风格 | 感慨人生、思念亲友、意境开阔、语言优美 |
历史影响 | 成为中秋节经典诗句,广泛用于节日祝福、诗歌教学等 |
三、结语
“千里共婵娟”不仅是苏轼词作中的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亲情、思念与团圆的经典表达。它穿越千年,至今仍能打动人心,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