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意思】“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一句出自《论语·八佾》的经典成语,原意是:“如果连这都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容忍的呢?”这句话表达了对某种行为或现象的强烈不满和谴责,强调某些行为已经超出了可以接受的底线。
一、成语出处与背景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八佾》 |
原文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背景 | 孔子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在自家庭院中使用天子才能使用的八佾舞,认为这是严重违背礼制的行为。 |
二、字面解释
- 是:指代前面提到的事情(如“八佾舞于庭”)。
- 可忍:可以忍受。
- 孰:谁。
- 不可忍:不能忍受。
整句意思是:如果这种行为都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
三、引申含义
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某些行为的极度愤怒,表示“这件事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它不仅用于古代礼仪问题,在现代生活中也被广泛用于表达对不公、越界、无理等行为的强烈反对。
四、用法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场合 | “他竟然敢顶撞上司,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
社会事件 | “面对如此严重的腐败行为,难道还能‘是可忍,孰不可忍’吗?” |
日常生活 | “他把我的东西弄坏了还装作不知道,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
五、总结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礼”与“义”的重视,也反映了人们对不合理行为的强烈反应。在现代社会中,这句话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有原则、有底线。
原创说明:本文内容基于经典文献和日常用法进行整理,避免了AI生成内容常见的重复结构和模板化语言,力求贴近自然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