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里捞针歇后语的下一句】“大海里捞针”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汉语歇后语,常用来形容事情极其困难、几乎不可能完成。其完整的歇后语是:
大海里捞针 —— 无处下手
一、总结说明
“大海里捞针”这一歇后语形象地描绘了在茫茫大海中寻找一根细小的针,比喻事情难度极高,几乎无法实现。其下一句“无处下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和无力感,表达了在面对巨大挑战时,连着手的起点都难以找到。
该歇后语不仅用于描述实际任务的难度,也常用于表达对某件事情结果的悲观预期或对某些行为的讽刺。
二、相关信息整理表
项目 | 内容 |
歇后语全称 | 大海里捞针 |
下一句 | 无处下手 |
含义 | 比喻事情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完成 |
使用场景 | 描述任务难度高、希望渺茫的情境 |
文化背景 | 源自古代民间智慧,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
延伸用法 | 可用于调侃、讽刺或表达无奈情绪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若想表达某件事难度极大、难以实现,可以适当引用“大海里捞针 —— 无处下手”,既符合语境,又富有文化底蕴。但需注意语境恰当,避免误解或误用。
此外,类似的歇后语还有“泥菩萨过江 —— 自身难保”、“竹篮打水 —— 一场空”等,均可用于表达类似的情感或情境。
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传统歇后语,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