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对泣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一、
《新亭对泣》是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东晋时期,北方沦陷后,南渡的士人聚集在新亭(今南京附近)饮酒聚会。他们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现实,不禁悲愤交加,感叹国家灭亡、无法回归故土。其中,王导劝慰众人,指出应以复兴为志,不可沉溺于悲伤之中。此故事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忧国情怀与政治抱负。
该文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感与家国情怀,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与政治的重要史料。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王导、周顗等共在新亭,因望江南,有忧色。 | 王导、周顗等人一起在新亭,望着江南方向,脸上露出忧愁的表情。 |
或曰:“江山之固,得人者安。” | 有人说:“江山的稳固,靠的是人心。” |
导叹曰:“今四海鼎沸,无复一人能安。” | 王导叹息道:“如今天下动荡不安,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安心。” |
于是众皆哭。 | 于是大家都哭了。 |
周顗曰:“吾虽不敏,然犹知此意。” | 周顗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也能明白这个意思。” |
导曰:“夫社稷之臣,当如是也。” | 王导说:“国家的大臣,就应当这样。” |
三、延伸理解
“新亭对泣”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描写,更是一种集体意识的体现。当时的士人虽身处异乡,却心系故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在后世被不断传颂,成为中华文化中“忠君爱国”的典型代表之一。
此外,文中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魏晋时期士人的风骨与智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历史背景。
四、结语
《新亭对泣》虽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古代士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其文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