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简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流域建设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交界处的黄河干流上。该工程集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生态调节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治理黄河、保障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性工程。
小浪底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1年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综合效益。其建设不仅有效缓解了黄河下游的洪水威胁,还显著改善了黄河泥沙淤积问题,对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工程概况总结
项目 | 内容 |
工程名称 |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 |
建设时间 | 1994年—2001年 |
地理位置 |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交界处 |
主要功能 | 防洪、减淤、供水、发电、生态调节 |
总投资 | 约30亿元人民币(含移民安置) |
最大坝高 | 154米 |
总库容 | 12.6亿立方米 |
设计防洪标准 | 1000年一遇洪水 |
发电量 | 年均约18亿千瓦时 |
二、工程主要作用
1. 防洪减灾
小浪底工程通过调节水库水量,有效控制黄河中下游洪水,提高了防洪能力,降低了洪灾风险。
2. 减淤固堤
通过调水调沙,将大量泥沙输送到下游河道外的特定区域,减少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延长河道使用寿命。
3. 供水保障
工程为河南、山东等沿黄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支持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4. 发电效益
工程配备水电站,年发电量可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支持。
5. 生态保护
通过合理调度水流,改善下游生态环境,促进湿地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工程意义
黄河小浪底工程不仅是我国治水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公认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典范。它在提升黄河治理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完善,小浪底工程将继续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核心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