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简介资料】圆明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郊,是清朝时期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它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的不断扩建与修缮,成为一座集建筑艺术、园林景观、文化收藏于一体的大型皇家园林。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大量珍贵文物被掠夺,建筑群也几乎全部被毁。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作为历史遗迹对外开放,供人们缅怀历史、反思过去。
圆明园简要概况表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圆明园 |
位置 | 北京市海淀区西部,靠近颐和园 |
始建时间 |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 |
建造者 | 清朝历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等) |
性质 | 皇家园林、皇家行宫 |
主要功能 | 皇帝居住、政务处理、文化展示 |
特色建筑 | 大水法、海晏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等 |
历史事件 |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现状 | 遗址公园,部分建筑为废墟,部分修复 |
文物保护 | 现存文物多藏于国内外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等 |
开放时间 | 全年开放(具体以景区公告为准) |
门票信息 | 建议提前查询官网或现场购票 |
圆明园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兴衰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动荡与变迁,也提醒后人珍惜和平、保护文化遗产。如今,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