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诗是什么】“视死忽如归”出自《汉书·霍去病传》中的典故,后来被诗人引用,成为表达英勇无畏、舍生取义精神的经典诗句。这句话常与“捐躯赴国难”连用,形成对仗工整、气势恢宏的名句。
一、总结
“视死忽如归”的上一句诗是“捐躯赴国难”。这两句诗出自曹植的《白马篇》,表达了将士们为国捐躯、不惧牺牲的精神。下面将通过表格形式详细说明这句诗的出处、含义及背景。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原文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出处 | 曹植《白马篇》 |
作者 | 曹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 |
诗句含义 | 表达为国家献身、不惧死亡的英勇精神。 |
语境背景 | 描写边塞将士英勇抗敌、誓死报国的情怀。 |
修辞手法 | 对仗、比喻、情感强烈 |
历史影响 | 成为后世赞颂忠勇精神的经典名句 |
相关作品 | 《白马篇》是曹植代表作之一,描写游侠儿的豪情壮志 |
三、延伸理解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和将士对于家国大义的忠诚与担当。在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以这种精神激励自己,如岳飞、文天祥等,他们的事迹也常常被后人传颂。
在现代语境中,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常用于赞美那些为国家、民族或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
四、结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文学中的经典名句,更是中华文化中忠勇精神的重要体现。了解其出处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