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甄选问答 >

德薄才疏历史典故

2025-09-06 15:24:00

问题描述:

德薄才疏历史典故,急!求解答,求此刻有回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6 15:24:00

德薄才疏历史典故】“德薄才疏”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道德修养浅薄、才能不足。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自谦或批评他人缺乏德行与能力。以下是对这一成语的历史背景、出处及用法的总结。

一、成语释义

词语 含义
德薄 道德修养不足,品行不端
才疏 才能有限,学识浅薄

合起来,“德薄才疏”多用于自谦,表示自己在品德和才能方面都较为欠缺,不适合担任重要职责。

二、历史出处

出处 内容摘要
《后汉书·王符传》 “德薄才疏,不足以当大任。”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驱驰。”表达自己虽有志向,但才德尚浅。
《宋史·苏轼传》 苏轼在奏章中曾自谦“德薄才疏,难堪重任”。

这些文献表明,“德薄才疏”在古代文人中常被用作自我评价或对他人的一种委婉批评。

三、使用场景

场景 应用示例
自谦场合 “我德薄才疏,恐难胜任此职。”
批评他人 “此人德薄才疏,难成大器。”
文学作品 在小说、诗词中常用于描写人物性格或处境。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德薄才疏”仍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语中,作为自谦之词。例如:

- 公务员考试中,考生可能会写:“本人德薄才疏,尚需磨砺。”

- 老师在教学中,也可能自嘲:“我德薄才疏,只能讲些基础内容。”

五、总结

“德薄才疏”不仅是古代文人的常用表达,也延续至今,成为一种体现谦逊与自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德行与才能并重的价值观,也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可忽视自身修养的提升。

项目 内容
成语含义 道德浅薄,才能不足
历史出处 《后汉书》《三国志》《宋史》等
使用场景 自谦、批评、文学创作
现代意义 强调德才兼备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德薄才疏”的历史背景和实际应用,我们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