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风丧胆的意思是什么】“闻风丧胆”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敌人或对手在听到某种消息后,感到极度恐惧,甚至失去战斗的勇气。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对某人或某势力的强大和威慑力的畏惧。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闻风丧胆 |
拼音 | wén fēng sàng dǎn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楚子围宋,宋人告急,晋侯使解扬如宋,曰:‘吾与子共事,不敢忘也。’宋人闻之,遂以城降。” 后来演变为“闻风丧胆”。 |
释义 | 听到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非常害怕。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敌方或对手因畏惧而丧失斗志。 |
近义词 | 胆战心惊、闻风而逃、望风披靡 |
反义词 | 面不改色、临危不惧、无所畏惧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军事战争中:
“敌军听到我军主力已至,顿时闻风丧胆,纷纷溃逃。”
2. 商业竞争中:
“面对竞争对手的强势出击,小企业只能闻风丧胆,不敢轻易应战。”
3. 日常生活中的比喻:
“他一听说老师要检查作业,立刻闻风丧胆,慌忙找借口逃避。”
三、总结
“闻风丧胆”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强大或令人恐惧的对象时,产生的极度恐慌情绪。它不仅可用于正式场合,也可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形象的表达方式。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素养。
注意:在写作或口语中,使用该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过度夸张或误用。